债务和解协议达成后,企业需要立即着手准备履约工作。要务是组建专门的履约执行小组,由财务总监牵头,配备法务、会计和业务部门人员。这个小组需要全面掌握协议条款,特别是付款时间表、债务减免条件和后续约束条款。建议制作详细的履约进度表,将每个关键节点标注清楚,包括付款日期、金额、方式以及对应的债务减免比例。
资金准备是履约的核心环节。企业应当立即启动资金筹措计划,根据协议约定的付款时间表,提前安排资金到位。建议开设专门的履约账户,将每期应付款项提前存入,避免因资金调度问题导致违约。同时要建立多层次的资金保障机制,比如预留应急资金,防止经营现金流出现意外波动影响履约。
协议执行过程中必须做好完整的书面记录。每次付款都要保留银行转账凭证,获得债权人出具的收款确认函。建议采用双轨制记录方式,既在财务系统做账务处理,又建立专门的履约台账,逐笔登记付款情况、债务减免情况和剩余债务余额。这些记录不仅是履约的证明,也是后续税务处理的重要依据。
与债权人保持顺畅沟通至关重要。建议指定专人作为联络窗口,定期向债权人通报履约进度。遇到可能影响履约的情况时,要提前主动沟通,比如因季节性因素导致现金流紧张,需要调整付款时间表的,应当提前书面征得债权人同意。沟通记录要妥善保存,更好采用可追溯的书面形式。
税务处理需要特别关注。债务减免部分可能产生应税所得,企业要提前咨询税务专业人士,准确计算可能产生的税负,做好资金准备。同时要收集整理完整的证明材料,包括债务和解协议、付款凭证、债权人出具的债务减免证明等,以备税务机关核查。
履约过程中要持续监测企业经营状况。建议建立履约风险预警机制,当经营指标出现异常波动时,及时评估对履约能力的影响。比如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延长、存货周转率下降等,都可能预示着现金流问题,需要提前采取应对措施。
协议执行期间要严格遵守保密义务。债务和解情况属于敏感商业信息,除必要知情人员外,不应向其他方透露具体条款。对外信息披露要谨慎,避免对商业信誉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。
遇到不可抗力或重大情势变更时,要及时启动协议约定的救济程序。比如因政策变化或自然灾害导致履约困难,应当立即书面通知债权人,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,协商解决方案。切忌单方面中止履约,以免构成违约。
履约完成后要做好后续工作。及时取得债权人出具的债务清偿证明,更新征信记录,解除可能存在的财产保全措施。同时要系统总结本次债务处理的经验教训,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体系,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。
建议企业建立履约评估机制,定期检视执行情况,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协议要求。可以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履约审计,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。保持与法律顾问的密切沟通,确保每个操作步骤都合法合规。
最后要强调的是,债务和解协议的履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,需要企业管理层给予足够重视和资源支持。只有完整履行协议,才能真正实现债务重组的目标,帮助企业走出财务困境,重获发展机会。